close
每天都要吃,安全食品誰來幫我們把關

摘錄自  關鍵評論網 報導

台灣五大造假食品和大陸十大黑心食品,與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內容詳盡  與您分享

消費者追求有機、新鮮和純正食品的同時,業者卻無所不用

其極地將劣質品裹上糖衣,讓它們「感覺」像是消費者所要的。

人工合成食品的技術日益成熟,廉價的替代食品滿足了底層和

中產階級可自由選擇的心理;形形色色的爽脆劑、軟化劑、

染色劑、調味劑、除臭劑都以合法或科學改良的名義添加到

食物中。許多民眾貪便宜選購到黑心食品,卻吃得津津有味,

渾然不知。

黑心食品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品詐欺隨處可見,詐欺的方式包括竄改或不實的陳述食物內容

或包裝、對該產品錯誤或誤導性的宣稱、以低廉甚至對人體

有害的原料取代健康卻較昂貴的原料。

我們所居住的台灣,今年共發生9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其中,

大統黑心假油、胖達人添加人工香精為近三個月內最嚴重的

食品詐欺案例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立委追問質詢下,公佈了國內

5大假造食品排行榜,第一至五名分別為-素食摻葷、

蜂蜜不純、果汁沒果、米粉沒米、豬肉混充牛肉乾。

食品藥物管理署公佈之國內5大假造食品排行榜

地點轉到歐洲,除了今年初波及13國的馬肉充當牛肉造假事件

之外,歐盟日前曝光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國外有10大造假食品

值得注意,其中以橄欖油、魚產品和有機食品最容易被動手腳,

品質和標示不一為最常見問題。同在名單上還有乳品、穀類、

蜂蜜與楓糖漿、咖啡與茶、調味料、葡萄酒和果汁等。談到食物

詐欺,就不得不令人想到黑心食品種類近三千種的中國大陸,

當地普遍存在的觀念是「被人騙不是因為他壞,而是你笨!」

把食安的罪過怪到消費者頭上,讓黑心商販更是肆無忌憚的

生產。今年七月中旬,《老外看中國》節目主持人郝毅博經

多年對中國社會的觀察,整理出令人聞之色變的十大黑心食品,

 

列表如下:

老外評比:中國10大黑心食品

食安問題無法解決的四大主因

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恐怕只凸顯食安問題的冰山一角。

但究竟為何罔顧消費者權益的事不斷發生?可歸結於以下原因:

一、食物生產工業化

迅速發展的工業化逐漸分隔了食品的原產地與銷售地,為造假提供

了可能。另外,為應付消費者對食物的需求攀升,業者以不當的

飼養流程或處理方式加速生產,這種非自然的生產方式也都程度

不一的導致消費者健康減損或致癌率增加。

二、業者推波助瀾

美食節目中的主持人大讚食物「香Q彈牙」,廣告中業者定義

「濃、醇、香」才是好鮮乳,優格廠商對脂肪恐懼症的民眾說

優格對身體的益處與蔬菜差不多…… 這些業者灌輸我們的觀念,

其實是間接幫食品添加物抬轎;此外,現今社會普遍有「俗擱大碗」

、「銅板美食」的消費風氣,也導致食品或餐飲業者一味的講求做菜

流程快速簡單,吃起來卻仍然美味。於是,成本低廉的食品添加物,

就成了對雙方有利的最佳解決方案。

三、暴利的驅使

幾乎所有食安問題都在於不肖業者使用極低成本的劣質原料來製作

食品,舉中國十大黑心食品排名第一的地溝油為例,從廚餘中提煉

1噸地溝油,成本僅人民幣300元左右,生產地溝油的人平均淘

1桶油能賺70、80元,以一人每天4桶計,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

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人民幣,相當於高階上班族

的收入。受到暴利的誘惑,許多人不惜以身試法,不顧良心生產

黑心食品。

四、官方後知後覺

食安問題經常由媒體、專家或業內率先檢舉披露,監管部門才後知

後覺。政府或許應該承擔管理者的角色,但這樣的角色會受到市場

不宜干預,和政治利益欠缺雙重制約。因此,食品安全的問題幾乎

都是在焦點事件被曝光後,政府才會在輿論壓力下展開行動,滿足

人民的要求。這種偏好事後處理的官方立場也是食品安全問題層出

不窮的關鍵之一。

避免被食物詐欺,由自身做起

黑心食品充斥的時代,民以食為天的百姓還能安心地吃什麼?

我們或許可以從自己做好功課開始,以避免落入食品詐欺的陷阱。

首先,保持警覺性與懷疑,不要害怕連絡製造商詢問他們使用

的原料。

第二,盡量食用全食(whole food),亦即多吃「食物」、

少吃加工「食品」。

第三,不要太過貪小便宜,你若捨不得把銀子支付給農民,

那只能付給醫生了。

 

 

 

 

 

繼續看更多食品安全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e561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