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糖尿病                                                            

摘錄自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翁瑄甫醫師

翁瑄甫醫師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報導

認識糖尿病 與您分享

為什麼要認識糖尿病

由於醫療的進步及公共衛生的改善,慢性疾病已取代急性傳染病,

成為國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其中,糖尿病的罹患者持續增加,

其病患人數成長是我國慢性病患的第一位,

此與台灣社會的變遷、生活型態的改變、及國人壽命的延長有關。

目前台灣20至79歲成年人中,第2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5.8%,

全台灣估計有近100萬位糖尿病人。糖尿病於96年時,

為台灣十大死因之第四位,

還與十大死因中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

腎臟疾病、高血壓等息息相關,

相關併發症也是造成許多殘障的主因,

例如尿毒症、截肢、失明等。所以糖尿病實為現今國人健之大敵,

除了影響個人的健康及生活品質外,也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壓力,

更是國家醫療財政的一大負擔。因此,認識糖尿病並能及早確立診斷

及治療實為現之一大健康課題。

為什麼會得到糖尿病?

糖尿病依病因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及其他原因導致之糖尿病等四種類型,95%以上屬於第2型糖尿病,

相關因素包含遺傳、年紀增加、多吃、少動、肥胖等,

絕大多數病人的罹病與生活型態有絕對之相關。糖尿病的成因為,

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在體內作用不良(胰島素阻抗性),

此時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血糖因而升高,

過高的糖份會從尿液排出,因此這個病被稱為糖尿病。

怎麼知道得到了糖尿病?

糖尿病由於病程進展緩慢,早期毫無症狀,也因此有一半的病人,

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多:吃多、喝多、尿多,

體重則一路下滑,診斷只有至醫院抽血檢測才能確定。

若因為典型糖尿病症狀的出現才診斷出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經常已發生5年、甚至10年以上,

此時血糖早已造成許多器官的傷害,許多併發症早已發生。

所以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唯有早期發現疾病,才能早期治療。

要如何治療糖尿病?

既然糖尿病的發生及嚴重度與生活型態有絕對之相關,

治療就要從生活型態的改善做起。良好飲食控制、養成運動習慣、

維持理想體重,為非藥物治療的三大主軸。

飲食不只要注重營養,也要顧及均衡,把握低糖、低鹽、低油、

高纖的原則,多吃蔬菜,水果適量攝取,並且注意定時及定量。

運動應配合每日作息,持之以恆,盡量達到每天有30分鐘的

中強度體能運動,除有助於控制血糖外,也可減少其他疾病。

肥胖會帶來許多健康問題,改善肥胖現象對糖尿病患者益發重要,

維持理想體重可減少併發症及其他疾病。

有怎樣的藥物可以使用?

當上述生活型態的調整仍不足以達到適當的血糖控制時,

就必須加上藥物治療。藥物包含口服降血糖藥物及胰島素,

近年來在種類及品質上皆有長足進步,讓醫生及病患有更多選擇。

依照作用機轉,口服降血糖藥物可分為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

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以及延緩醣類吸收的藥物。

胰島素則依照藥效長短分為速效型至長效型多種,

合成胰島素及筆型注射器的發明更是讓胰島素的效果更好,

施打更方便,而且大大降低注射的不方便及疼痛感。

糖尿病控制不好會怎樣?

糖尿病的控制若不理想會產生許多併發症。急性糖尿病併發症包括

糖尿病酮酸中毒、和高血糖昏迷,死亡率相當高。

此外,糖尿病也會造成許多慢性併發症,

因為慢性高血糖會造成血管的病變,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影響;

大血管病變則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

腦血管疾病、下肢週邊血管疾病,

小血管病變包括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

常是逐漸進行且不可逆的,即使可以治療,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醫師的叮嚀

糖尿病不是絕症,其實沒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可怕,

而且預防勝於治療,還要定期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疾病。

若得了糖尿病,只要注意飲食種類及適當攝取量,

保持規律且適量的運動習慣,遵照醫師及衛教師的指示,

按時使用藥物治療,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患者也幾乎可以

過正常人一般的生活,而且可減少與延緩併發症的發生與進行。

此外,血糖與血脂肪的控制也很重要,抽煙習慣更是一定要戒除。

病人自身的決心毅力,以及家人及社會的支持,在過程中,

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因素。

 

 

 

 

 

繼續看更多糖尿病遠離我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e561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