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疾病 ~ 嚴重「板機指」 |
|
摘錄自 長春月刊 台視網站 報導 「板機指」發生原因及治療方法,與您分享 |
|
常拉筋,可預防肌腱受傷,「板機指」卻讓你動彈不得, 多數的「板機指」是手指彎曲動作太過頻繁、 時間長及過度出力引起, 這些情況讓手掌內側掌指關節處的肌腱,不斷摩擦韌帶, 而造成發炎、腫脹。 李媽媽早上醒來突然發現自己的拇指出現狀況,想要伸直, 但就像被什麼卡住了一樣,勉強彎曲則疼痛不已,這下可糟了, 每天得做的家事完全動彈不得,李媽媽看很多傷科都找不出原因, 直到復健科門診,才知道罹患了「板機指」, 手指伸直就卡住且疼痛。 「板機指」正式的學名是「手指屈肌腱的狹窄性肌腱鞘炎」, 通常是由於包覆在手指肌腱外圍的腱鞘的第一個環狀帶狹窄所造成。 多數的「板機指」是因為手指彎曲動作太頻繁、時間長及 過度出力引起, 這些情況讓手掌內側掌指關節處的肌腱, 不斷摩擦韌帶而造成發炎、腫脹,當手指進行彎曲、伸直等動作時, 由於腫脹發炎的肌腱,容易在掌指關節部位卡住, 於是產生手指彎曲後,伸不直或是伸直之後無法彎曲的狀況, 甚至手指進行伸展動作時還會發出「喀」一聲, 因此叫做「板機指」。 不少患者也會合併「媽媽手」或是「腕隧道症候群」。 其實不只是媽媽們,常用電腦的上班族也是容易罹患 「板機指」的族群, 有些人還會在半夜因為手指無法伸直而痛醒, 雖然不是嚴重疾病,但卻非常令人困擾。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醫師潘筱萍表示, 「板機指」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大拇指,但其他手指也可能發生, 門診的患者通常會發現,在手掌內側的關節處可以摸到突起的結節, 觸壓也會有疼痛感,而當手指伸直就會有疼痛、卡住的情況, 多數的「板機指」是後天造成的, 但也有少數是先天性或與糖尿病等有關係。 治療方法是注射類固醇,配合熱敷治療 不少罹患「板機指」的民眾,會因為害怕疼痛感, 不然就是擔心彎曲動作會讓手指卡住, 導致愈來愈不敢活動,如此長時間下來,反而會讓情況惡化另外, 也有一種是相反的狀況,就是怕愈不動手指會不靈活, 於是刻意去轉動手指或是不斷做伸展或彎曲的動作, 這樣也會讓原有的患部形成發炎狀態。 因此,最好還是請醫師判斷,並做最正確的診斷以及治療方法。 通常醫師依照臨床症狀,就可以判斷病患是否為「板機指」。 潘筱萍指出,後天性的板機指最常用的治療方式為局部注射類固醇, 因為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很快就覺得患部有改善另外, 也可以同步進行熱敷、超音波等物理治療。 至於有些人會認為動手術是根治板機指的方法, 但醫師認為比較嚴重的患者才需要手術, 比方肌腱與韌帶已經黏在一起的案例,就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但是手術並非一勞永逸的方法,因為還是有復發的可能, 因此,要不要施行手術,建議最好經過2位以上的醫師評估, 再做決定。 避免高頻率、長時間的動作,不管是否罹患「板機指」, 生活中的預防及改善方法都相同, 就是要避免高頻率、長時間以及出力大的手指動作, 如果不斷用拇指按電腦鍵盤、做家事的固定用力姿勢、 打球長時間緊握球拍等,這些生活中不經意的動作都要注意, 如果已經有輕微症狀,可先做一些步驟改善不適, 比方早晚將患部浸泡熱水,之後進行和緩的拉筋動作, 這對於緩解症狀有很好的幫助。 其實不論是「板機指」,還是發生於手腕處的「滑液囊腫」, 病因都是相同的,只是發生的部位不同,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不過度使用局部肌肉,以正確的拉筋方法訓練肌腱, 如此就可以避免板機指上身。 天生的板機指 有些嬰兒一出生,兩手的拇指關節呈屈曲狀, 如果將手指扳開,則會感到有阻力,扳開之後鬆手,則會再彎回來, 這就是嬰兒常見的「屈指肌腱攣縮症」,部分與遺傳有關係, 不過父母不用太過擔心,30%的「先天性板機指」 在1歲之前會自然好轉。 此外,並不建議做手術,因為剛出生的小嬰兒, 神經、血管等構造細小不易辨認,手術傷到組織的機會較高, 可以先觀察症狀有沒有改善,如果沒有改善,等1歲之後再做評估。 拉筋的方法 拉筋就是做手指或手腕肌腱的伸展動作, 用手心向外的方式(像手心往外推的樣子), 以健康的手握住患部的手指,向後壓至緊繃狀態, 維持5~10秒後,再慢慢彎曲手指至手掌心內,同樣維持5~10秒, 如此重複進行5~10次。 每天都可做拉筋動作,能強化肌腱並使肌腱更有彈性, 降低受傷機率。 |
☆繼續看更多健康專欄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