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賞候鳥的地點 | ||||
摘錄自:科學研習月刊41-7 文/ 池文傑 報導 台灣觀賞候鳥的理想地點,與您分享 |
||||
間帶灘地是許多侯鳥賴以生息的環境,台灣西部沿海地區 許多面積廣大的潮間帶灘地是候鳥南北往來時的重要棲息地。 (攝影者:池文傑) 處處都有候鳥的蹤跡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與棲地適合的緣故,每年都吸引大批候鳥前來; 因候鳥的棲地喜好與遷移路線的差異,在不同的環境或地點裡 可見到不同類型的候鳥,甚至有些種類具有高度的棲地忠誠度, 只要環境不破壞消失,每年都會固定出現在同一個地方, 我們如果在適當的時間前往,即可觀察到牠們的身影, 如黑而琵鷺每年都在曾文溪口附近度冬、灰面鷲每年 10月南遷時 都於墾丁社頂和滿洲暫時停棲、澤鳧每年冬季都悠游於墾丁龍鑾潭、 鸕鷥每年都大批進駐鳳山水庫等等。 臺灣從海邊到平地、自低海拔到高海拔,一年四季都可能有候鳥 的蹤跡。造訪臺灣的候鳥又以水鳥的數呈最為龐大,如雁鴨、鷺、 鷸鴴、鷗等。臺灣的沿海濕地,包括河口濕地、紅樹林沼澤、 淡水草澤、魚塭、鹽田、潟湖或者農耕地等,都是水鳥適合的 棲息環境。我們只要在秋、冬與翌年春季時前往,大多可以觀察到 許多遷徙性水鳥。而陸域性的候鳥多集中出現在濱海樹林灌叢、 草澤、平地和低海拔地區;有些陸域性候鳥則可在較高海拔的 山區活動,例如鷹鵑多見於中海拔山區、筒鳥在高海拔山區亦有 蹤跡、藍尾鴝出現於中低海拔等。此外,每年秋季時,大批赤腹鷹 與灰面鷲南遷時,多在墾丁社頂、滿洲、台東縣樂山等地停棲; 而春季北返時,灰面鷲則多於八里觀音山、新竹縣新豐鄉蓮花寺、 彰化八卦山與安溪寮過境。
宜蘭、淡水河沿岸、新竹濱海、中部沿海地區、西南沿海地區和 花東河流溪口,都是觀察候鳥的好地點。而許多內陸湖泊、水庫 或較大水域亦受候鳥青睞,如鴛鴦湖、南仁湖、鳳山水庫、 鯉魚潭等。此外,各離島地區亦是觀察候鳥的好地方,例如金門、 澎湖、馬祖、蘭嶼、綠島、龜山島等等。 著名候鳥觀察地點 臺灣真可以說是時時有候鳥、處處有候鳥,因此可以觀賞候鳥的 地點相當多,只要你多注意一下周遭環境,很可能那裡就有他們 可愛的身影。以下我們將介紹幾個著名的候鳥觀察地區: (1)宜蘭 著名候鳥棲息地包括有竹安溪口、塭底、下埔、蘭陽溪口、 新南、五十二甲和無尾港。環境組成有河口三角洲形成之 大片草澤濕地、沙洲、廢棄魚塭、池塘、海岸灌叢、海岸林、 泥灘地、沙岸、河川地、早田與大而積的水田等多樣棲地, 為遷徒性水鳥在臺灣東部的重要驛站。本地候鳥組成以遷栘性 水鳥為主,其候鳥種類是全臺之冠;冬季時,可見數量龐大的 雁鴨、鷺、鹬鴴棲息,例如小水鴨、花嘴鴨、蒼鷺、大白鷺、 小辮鴴、青足鹬、田鹬等;春、夏季常可見許多鷗往來其間, 如黑腹燕鷗、鳳頭燕鷗等;春秋過境期時,數量頗多的 過境鹬鴴類也將到來,如蒙占鴴、小青足鹬、尖尾鹬、雲雀鹬、 穉鹬等;而稀有的唐白鷺每年春天幾乎都會到此報到。 鄰近濕地的樹林、灌叢或農耕地亦是許多陸域性候鳥常見的 地方,例如黃鶺鴒、紅尾伯勞、黃尾鵑、黑臉鵐等;許多猛禽 亦於此地度冬或過境,例如紅竿、澤鵟、魚鷹;宜蘭亦常可見到 稀有候鳥的出現,如巴鴨、灰雁、豆雁等。 (2)野柳 野柳位處臺灣本島北部濱海,海岬伸入海中形成一個半島, 遂成為許多陸域候鳥南遷過境時的第一個休息站與北返過境時 的跳板,其環境為海岸礁岩、海岸林及灌叢。每年10月中旬至 11中旬與翌年 3 至 4 月中常有許多陸域遷移性候鳥來訪, 除了常見的黃尾鴝、藍尾鴝、藍磯鶇、黑臉鵐、極北柳鶯等外, 許多不常見或稀有過境候鳥亦現身此地,例如黃眉柳鶯、 黃腰柳鶯、黑喉鴝、灰斑鶲、白眉鵐、黃喉鵐、花雀等; 許多遷移性水鳥與錳禽亦駐足此地,例如金斑鴴、磯鷸、 紅隼、遊隼等;因為鄰近深水海域, 野柳也常可見到許多稀有海鳥。 野柳是觀察許多陸域性侯鳥的絕佳地點 (攝影者:池文傑) (3)淡水河沿岸 包括竹圍、關渡、挖子尾、華江橋等,淡水河沿岸的濕地類型 十分多樣,有關渡的沼澤及紅樹林、竹圍的紅樹林、華江橋的 河川沙洲等,因此吸引許多不同的候鳥前來棲息;候鳥種類以 雁鴨、鷺鳥為主,例如小水鴨、花嘴鴨、大白鷺、蒼鷺等, 本區出現的雁鴨種類與數量為全臺之冠;亦可見部分鹬鴴, 如鷹斑鷸、磯鷸、青足鷸、東方環頸鴴、金斑鴴等。 關渡堤防內外的草澤、林澤亦常見到陸域性候鳥的蹤影, 如黃鶺鴒、紅尾伯勞、黑臉鵐、家燕等。 關渡自然公園是許多淡水河沿岸一個重要的濕地 (攝影者:許皓捷) (4)新竹濱海濕地(港南金城湖、客雅溪口、香山濕地) 包含港南、金城湖、客雅溪口與香山濕地。除了港南與浸水的 農耕地、少數魚塭、金城湖、客雅溪口外,主要為綿延海岸約 10 公里、寬度可達 2 公里的大片潮間帶灘地。冬季常可見 數量龐大的遷徒性水鳥,主要是以鴴、鷺為主,如濱鷸、 青足鷸、灰斑鴴、東方環頸鴴、大白鷺、蒼鷺等,而雁鴨 多集中出現於客雅溪口紅樹林灘地。春秋過境時,數量龐大 與種類繁多的鷸鴴將大駕光臨,如鷹斑鷸、穉鹬、反嘴鷸、 黃足鹬、尖尾鹬、小青足鹬、蒙古鴴、鐵嘴鴴等。 港南與新竹海濱地區的農耕地、草澤、魚塭除了有許多水鳥 棲息外,亦有許多陸域性候鳥的蹤跡,如黃鶺鴒、黃尾鴝、 黑臉鵐、紅尾伯勞等。值得一提的是,港南地區每年冬天都有 為數不少的灰椋鳥在此度冬喔! (5)中部地區 包括有高美濕地、台中港濕地、大肚溪口濕地、彰濱線西、 彰濱崙尾、漢寶濕地、新寶濕地、大城濕地等海濱濕地,主要為 廣大的潮間帶灘地與河岸感潮灘地,是臺灣相當重要的水鳥棲地。 候鳥以鷸鴴、鷺、鷗為主;冬季時常見大批涉禽於灘地覓食活動, 例如大杓鷸、翻石鷸、黑腹濱鵝、灰斑鷸、東方環頭鴴等, 過境期時是蒙古鴴、鐵嘴鴴、中杓鷸、黃足鷸、三趾鵝、反嘴鷸、 漂鷸等的重要停駐站;其中大肚溪口的鷸鴴數量為全臺灣最多, 而大城濕地更是瀕臨絕種之黑嘴鷗的主要度冬區。夏季時, 可見小燕鷗、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與燕鴴於此繁殖。 客雅溪口常可見許多遷徙性水鳥棲息 (攝影者:池文傑) (6)西南沿海 包括有湖口濕地、北港溪口、鰲鼓濕地、朴子溪口、布袋鹽田、 新塭鑒田、好美寮濕地、將軍溪口、青鯤鯓、北門濕地、 曾文溪口、七股與四草等;廣布潮間帶灘地、感潮河岸、 鹽田灘地與魚塭。候鳥以涉禽為主,但是亦有部分雁鴨, 出現的鷸鴴與鷗之種類為全臺灣之最;本區是高蹺鴴、 反嘴鴴、東方環頸鴴、青足鷸、小青足鷸、穉鷸、雲雀鷸、 濱鷸、黑腹燕鷗、紅嘴鷗、裡海燕鷗等的重要棲地。 其中曾文溪口每年都有大批黑而琵鷺前來,高蹺鴴每年 於此區繁殖,四草是反嘴鴴每年的主要出現地區。 西南沿岸的鹽田灘地是許多涉禽度冬的重要棲地 (攝影者:陳毅瀚) (7)南部沿海 包括有高屏溪口、大鵬灣與林邊溪口,以散佈的小面積濕生植被、 早生植被與魚塭為主,並無大面積的泥沙灘地,鷸鴴的種類與 數量並不多;但是鷺鳥數量頗多,如大白鷺、蒼鷺等;也可見到 許多鷗,例如黑腹燕鷗等;部分陸域性候鳥也十分常見,如黃鶺鴒、 紅尾伯勞、大葦鶯等;夏季於高屏溪口則可見燕鴴、小環頸鴴、 東方環頸鴴進行繁衍後代的重要任務。 (8)花東地區 包括有卑南溪口、知本溪口、秀姑巒溪口、花蓮溪口與秀姑巒溪 中上游的舞鶴、高寮與玉里等,其多為沙礫底質,因此鷸鴴的種類 與數量較少,但是卻有數量相當多的雁鴨,如小水鴨、花嘴鴨等, 此外,亦可見到許多鷗的蹤跡,如小燕鷗、黑腹燕鷗等。 |
☆繼續看更多鳥類與生態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