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如何吃才正確? | |||||||||||||||||||||||||||||||||||||||||
轉載自 健康世界五月號 文/臺大醫院內科部 主治醫師 洪冠予 報導 腎臟病的朋友在飲食上應注意的內容 與您分享 |
|||||||||||||||||||||||||||||||||||||||||
腎臟病的朋友因為體力負荷較差, 常常需要有適當的營養來維持體力。 但是,另一方面又要留意不可以因為不當飲食,加重腎臟的負擔。 兩者之間要如何兼顧,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腎臟病的朋友究竟要怎麼吃才正確?』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 不同程度的腎臟疾病飲食上,所需要注意的事項也不盡相同; 其次,營養狀態好壞不可以憑直覺,是需要定期檢查才知道的。 腎臟病的嚴重度分期 之前的文章曾經說過,腎臟因為生理上負責重要的機能, 因此在演化上有很大的儲備能力。意思就是說, 當腎臟有一大部分受損無用時,剩下的殘餘部分會適應增強, 肩負起身體的需要,一直到撐不住垮掉為止。 最顯著的例子是先天性的單側腎發育不全 (一邊腎臟先天性萎縮或根本就闕如), 這時候另一側腎臟通常會異常變大,來負擔身體的需要。 這些患者本身沒有症狀,也根本不知道, 通常是做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的。 這時候如果做腎功能檢查,結果都近乎正常。 另一個例子是活體捐腎, 出現在親屬間的自願捐贈腎臟給尿毒症末期的親友。 受贈者只要受惠於『一顆』健康的腎臟, 就可以脫離尿毒症(洗腎)的痛苦, 而捐贈者雖然只剩下『一顆』腎臟, 但是大多數仍然可以享受健康的生活與壽命。 談論這些事實只是要說明一件事,腎臟由於有較大的儲備能力, 推論當腎臟『偷偷地』壞掉一半時,患者可能沒有症狀, 而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良機,由此可見身體檢查的重要性。 美國腎臟基金會(NKF) 鑑於過往對於腎臟病的嚴重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因此,在2003年召集一群專家擬定腎臟病的分期(表一)。 圖表ㄧ
這個分期系統由於簡單,而且定義清楚,很快的被廣為接受。 表上所列的第五期統稱為『末期腎衰竭』, 隨時都要有進入長期透析(洗腎)的心理準備。 第一期與第二期由於症狀不明顯,而且腎臟的儲備適應能力還很夠, 一般來說飲食與生活作息的注意事項, 和一般常見的各種健康概念類似。諸如充足的睡眠、少鹽、少油脂、 多運動、戒煙和定時攝取五大營養素等, 只要做到上述健康飲食的通則,再加上定期追蹤檢查, 大致上就可以了。 至於第三期和第四期的腎臟病患,通稱『慢性腎功能不全』, 臨床上通常會有症狀,飲食上要更謹慎留意。 到了第五期限制更多,幾乎到了斤斤計較的程度,雖然不容易做到, 但是有這類疾病的病友至少要多了解,以免誤食傷腎。 腎臟不好的人為什麼要飲食限制? 末期腎臟病的患者一般俗稱尿毒症, 尿毒的意思是指隨著腎臟功能退化, 體內會堆積某些新陳代謝的毒廢物, 其中以含有氮(N;nitrogen)成分的化合物居多, 驗血檢查腎功能時所指的尿素氮,就是主要的代表物質。 這些含氮廢物的主要來源是什麼呢?主要是蛋白質。 因此,腎功能不好的患者應該要配合低蛋白飲食, 一方面可以減少尿素氮生成, 一方面可以減少蛋白質直接造成的腎臟負擔。 腎臟的另一個重要生理機能是調節體內電解質恆定。 所謂的電解質是指鈉、鉀、鈣、磷、鎂等離子。 其中,鈉主要決定身體的水量,鹽是鈉的主要來源, 鹽越多,鈉攝取越多,水分更容易積存在體內, 造成水腫、高血壓和加重腎臟的負擔。 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和細胞電位有關, 身體每日的排鉀量90%由腎臟負責, 如果急性血鉀過低,會出現四肢痲痺現象。 相反的,如果血鉀過高會誘發心律不整、心跳停止或猝死等危險。 因此,當腎功能退化時,要謹守少鹽、 低蛋白和限制高含鉀食物的攝取。 至於鈣和磷,是骨頭的主要成分。 當腎功能下降時,磷的排出會有困難,血中的磷值開始堆積, 這時會啟動身體的另一項調控機轉:刺激副甲狀腺素增加製造分泌。 它的目的是在促使殘餘的腎功能多排出一些磷, 不過所增加的副甲狀腺素本身又會加速骨質的破壞,造成鈣的流失。 所以,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常會出現低鈣、高磷和骨質疏鬆的合併症。 預防方法歸根究底要先減少血中磷的堆積, 而身體磷的主要來源是飲食攝取,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磷, 患者除了要盡量減少食物中磷的攝取之外, 也可以藉助鈣片等,和食物一起吃, 在腸胃道直接與磷結合,阻擋磷的吸收。 這也是為什麼當腎功能退化時,要限制含磷食物的攝取, 適時補充鈣片的原因了。 看完上述說明,再對照表二, 圖表二
我們以蛋白質攝取量為例, 正常人建議每日攝取量在1~1.2公克/公斤, 所以一位60公斤的病友,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應低於60公克以下, 如果是末期腎臟病患(表一分類的第五期), 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更應該低至48公克左右。 其他如鹽分(鈉)、鉀、磷等的攝取, 也是隨腎臟病本身愈嚴重限制更嚴格, 不過如果已經是長期接受透析(洗腎)治療的人, 由於少數營養素會自洗腎過程中流失,所以需適度增加。 過度飲食限制為什麼不好? 雖然說限制飲食內容,可以減少尿毒素的製造產生, 不過不要忘記『營養為健康之本』,過度限制飲食攝取, 表面上各種尿毒指數短時間內較不會上升,會誤以為腎臟病變好了。 其實反而因為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器官功能失調等, 所付出的代價可能更得不償失。 所以想要做好適當均衡的飲食,而又切合腎臟病程度的需要, 最好請教營養師。 現在各大醫院都設置有營養師特別門診,雖然要自費數百元, 但是可以符合照顧自己或家人的個人化需求,絕對是值得的。 同樣的道理,有些腎臟病友可能是對於疾病的治療, 尚未建立完整的概念,亦或是操之過急, 想要尋求另類療法或中西合併治療的方式, 期盼能為自己或家人的腎臟病略盡棉力。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坊間的各種飲食療法,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究竟這些所謂的:密本、偏方、奇蹟或真人實證, 是否也能夠完全應證在個人身上,在現代醫學的觀點總是有所存疑。 畢竟每個病患的情形都不相同, 想要用一種方式或藥劑治療所有腎臟病患,未免有點誇大。 當有疑慮時,最好還是請教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後再採用。 (轉載自健康世界五月號 文/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洪冠予) |
☆繼續看更多腎臟病遠離我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