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來台第一站選擇關渡的原因 |
本文摘錄自 池文傑 發表文章,報導一系列台灣候鳥生態, 內容精彩,與您分享 |
候鳥抵達主要濕地之時間差異 關渡是淡水河沿岸濕地裡,面積較為廣闊的地區之一。 整個淡水河沿岸濕地在台灣西部濕地中,其地理位置最北。 在一般的認知裡,秋季候鳥南遷時,位在台灣最北的淡水河 沿岸濕地,應該是岸鳥到達台灣的第一個補給站,這些候鳥 會在此補充能量,再繼續南遷(台北市野鳥學會,1994)。 而春季候鳥北返時,這裡也應該是牠們離開台灣前最後的 覓食場所。但是上述說法僅單純就地理位置推斷,並沒有 科學性的文獻報告或實際的野外資料支持。 淡水河沿岸地區是不是候鳥南遷抵達台灣的第一個驛站 可以由各河口濕地候鳥出現的時間做概略性的推測。 也就是說,如果某一濕地是候鳥南遷抵達台灣的第一個 休息站,則該地在秋季候鳥過境期出現大量候鳥的時間 應該是全台最早的。為瞭解中北部主要濕地候鳥抵達之 時間差異,本文由相關研究報告比較關渡、新竹客雅溪口 及大肚溪口三處主要濕地鳥類相的年變化,結果可以發現 三地鳥類相的年變化大致類似。 淡水河沿岸之鳥類群聚的季節變化可分為四期,分別是 春季﹙4月到5月﹚、夏季﹙6到8月﹚、秋季過境期 ﹙9到10月﹚及候鳥渡冬期﹙11到3月﹚ ﹙台北市野鳥學會,1994;潘天祺,1998。 新竹客雅溪口的鳥類群聚之季節變化大致與之相同, 只有在秋季過境期的時間上有所差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新竹客雅溪口雖然位於較南的位置,但是秋季過境候鳥 抵達時間卻較淡水河沿岸地區為早,於7月底就有許多鷸行類 開始過境﹙池文傑,2000﹚。與大肚溪口鳥類群聚季節變化 做比對,大肚溪口地區也是自7月底開始,過境鷸行類的數量 就逐漸增加﹙呂正仁,1997﹚。 仔細比對這些文獻資料,可以發現中部地區在七月份即有大批 岸鳥湧入,先頭部隊以鐵嘴行及蒙古行為主,各類鷸科與行科 鳥種參雜其間;但同一時間,北部的沼澤卻鮮有岸鳥的蹤跡, 了不起幾隻磯鷸和小環頸行而已。參考以往的紀錄,關渡的 岸鳥在八月份鷹斑鷸主群到達後才拉開序幕,統計歷年時間差 ,每年北部岸鳥大批湧入的時間平均較中南部晚一個半到 兩個月之久。 筆者於2000年8月初的實際觀察中,在關渡亦僅看到了 兩隻磯鷸以及幾隻的鷹斑鷸,但是於新竹客雅溪口則觀察到 中杓鷸、黃足鷸、鷹斑鷸、青足鷸、反嘴鷸、三趾鷸、赤足鷸、 小青足鷸、磯鷸、蒙古 、鐵嘴 、東方環頸 及 小環頸 。 可能的解釋 對於新竹客雅溪口及台中大肚溪口秋季候鳥大量出現的 時間遠早於位置較北的關渡的現象,有幾個可能。首先,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近年來淡水河沿岸濕地的破壞,導致很多 候鳥捨關渡不入而直奔中部?對候鳥遷徙路程來說,台中 大肚溪口與關渡地區不過160公里之遙,的確不是問題, 但是怎會連過境覓食都不可見?而且於每年稍後關渡地區 仍然有許多渡冬岸鳥,又該如何解釋呢?顯然,棲地破壞 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沙謙中曾提出,苗栗以北地區﹙包括東北部的竹安﹚和苗栗 以南地區出現的岸鳥,可能是來自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徑 (參見台北市野鳥學會,1994),而牠們所屬的族群可能 也不同。中、南部的岸鳥可能是由繁殖地沿大陸海岸線南渡 至福建省後中途橫切來台繼續南遷。而北部及東北部的岸鳥 則是經由韓國、日本,然後循海線南渡的。經由韓國、日本、 琉球而來的此一遷移路線之族群可能來自較北的地方,同時 其遷移的時節也可能較晚,因此較晚到達。也可能因為這條路 徑需橫渡距離比較遠的海洋,這些候鳥會花較多時間儲備能量 做長距離的遷移,也因此影響其抵達的時間。然由於缺乏直接 證據,故僅能臆測。 無論如何,新竹客雅溪口地區以及台中大肚溪口地區的鷸 類南遷抵達時間較淡水河沿岸來得早,至少說明了淡水河沿岸 濕地並不是全部候鳥抵達台灣的第一個中繼站。但是欲揭開 謎底,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或許選擇幾個代表性的區域, 比較牠們於候鳥移棲路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配合繫放 研究,應該可以豁然開朗! |
☆繼續看更多鳥類與生態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