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不是口號!抓住9個關鍵時刻 |
摘錄自 華人健康網 記者 羅詩樺 編譯報導 「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產生最好的養生效果」,與您分享 |
樂活養生已是全民熱門話題, 不論是壓力大的上班族、操勞的家庭主婦, 最重要的當然還有家中的老年人,若要將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 就要懂得依照大自然時鐘養生, 身體各部位都在不同時間階段有不一樣的狀態, 選對9個養生關鍵時刻,就能幫助身體維持健康狀態。 1.刷牙的最佳時機:飯後半小時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飯後刷牙可以保護牙齒健康, 但最佳時刻在吃飽飯約30分鐘時,且不只早晚, 最好中午吃完飯也要記得刷牙, 才能有效減少牙齒上附著的細菌數量。 2.洗澡的最佳時機:就寢前90分鐘 熱水澡(約35度C~45度C)能使全身肌肉、關節放鬆, 促進血液循環,但體溫太高也會抑制大腦褪黑激素的分泌, 影響睡眠質量,因此在睡前90分鐘洗, 正好能讓體溫降到最適宜睡眠溫度。 3.飲茶的最佳時機:飯後1小時 茶葉有許多有益人體健康的物質,但茶葉中含有鞣酸和茶鹼, 這兩種物質都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鞣酸還會與肉類、蛋類、 豆製品、乳製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質產生凝固作用, 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建議吃飽後一小時再喝茶, 而貧血的人也應避免長期喝茶。 4.喝牛奶的最佳時機:睡前 牛奶有充足的鈣,而老人家常睡不好、淺眠,牛奶中的鈣值, 可以幫助抑制腦神經的異常興奮,達到安神助眠的功效; 為大腦補鈣的最佳食物是豆類食物,如黃豆、豆腐等, 但豆奶的效果並不好,因為豆奶中含有的少量乳糖, 會影響鈣在大腦神經元中的作用。 5.吃水果的最佳時機:飯前1小時 水果屬於生食,若是在飯後吃水果, 容易引起胃脹與腸胃消化不良, 應是早上空腹時吃最好,或是飯前1小時、飯後3小時再吃水果, 才不會傷害消化系統。 6.曬太陽的最佳時機:避開10時~14時 曬太陽可以促進人體產生維生素D, 增強免疫系統並防止骨質疏鬆, 上午6~10點紅外線大於紫外線,讓人感到陽光較溫暖柔和, 下午4~6點,紫外線中的a光較多,可促進腸道的鈣、磷吸收, 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7.睡眠的最佳時機:23時前入睡 人體在12點到凌晨3點之間應進入深層睡眠, 23點到1點之間是膽經運行的階段, 而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支援, 因此應在此時段熟睡才能確保膽經運行正常。 而1~3點是肝經當令,因此若這段時間還在熬夜對肝臟影響甚鉅。 8.運動的最佳時機:傍晚、黃昏 人類的體力發揮或身體的適應能力, 都在下午或黃昏時分最能發揮。 此時,人的味覺、視覺、聽覺等感覺也最敏感, 全身協調能力最強, 尤其是心律與血壓都較平穩,最適宜運動。 9.美容的最佳時機:24時~次日6時 皮膚的新陳代謝在晚上睡眠期最旺盛, 因此針對夜間護膚的保養品總是層出不窮, 晚上讓皮膚補充較滋潤的用品, 或是使用去角質保養品,可以幫助代謝,促進皮膚血液循環。 |
☆繼續看更多養生營養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