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檢討農產品安全把關措施, 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及消費者權益 |
摘錄自 農委會/ 新聞與公報 報導 台北市、新北市檢驗出,市售蔬菜殘留農藥, 如何改善?內容與您分享 |
針對102年7月出刊之消費者報導雜誌,其中刊載 「嗶!嗶!沒過關!連續性生長豆類和甜椒殘留農藥多」 一文,指出消基會於本年4月至5月至台北市及新北市之 量販店、超市、傳統市場及有機商店等通路,共計購49件 連續性採收蔬菜,經檢驗27件不合格(不合格率55%)。 農委會表示,針對該項檢驗報告不合格率比本會或衛生署 之抽驗結果為高,該會將深入瞭解不合格原因及產品來源外 ,並提出改進把關措施,同時請各地方政府落實違規裁處, 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及消費者權益。 檢討農產品安全把關措施,提出改進機制 農委會進一步表示,針對本期消費者報導之豆菜類 及甜椒等農產品抽驗不合率偏高,其中包括抽驗 11件 豇豆(10件不合格,不合格率91%)、 15件 四季豆(7件不合格,不合格率47%)、 12件 豌豆(8件不合格,不合格率67%)、 11件 甜椒(2件不合格,不合格率1 %), 均屬連續採收之作物,該會深入檢討,提出改進措施如下: 一、針對高風險蔬菜,包括豆菜類、生食蔬菜及連續採收 蔬果等本會加倍抽樣檢驗,違規者除依農藥管理法 處以1萬5千元以上罰鍰外,並加強目前與衛生機關 執行系統性聯合抽檢計畫;後續並加強違規農民用藥 輔導,列為高風險對象追蹤。 二、強化農藥之販賣及使用管理,並落實違規用藥案件之 裁處,必要時將定期公布各地方政府違規裁處情形。 三、積極協助地方建立區域農產品安全自主管理機制, 以及協助推動設置農產品生產專區及契作制度,並由 各試驗改良場所推動蔬果健康管理生產體系進行專案 輔導。 四、加速辦理農藥延伸使用措施,並與衛生主管機關研議 訂定合理農產品殘留農藥容許量標準。 五、由各試驗改良場所及地方政府,針對豆菜類及甜椒主要 產區(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市、 屏東縣)辦理100場以上農民安全用藥講習,教導農民 正確病蟲害防治技術,導正用藥習性,並將以未上課者 列為優先抽驗對象。 強化農產品安全,務求無縫管理 農委會最後強調,農產品安全問題為全體消費大眾最關切的 事情,政府會努力做好相關安全之把關工作,該會已規劃 農產品安全無縫管理制度,期由「加強基礎環境建置及管理」 、「加強作物健康生產管理」及「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 等三大構面加強管理,藉由完善農產品安全規範、建立 作物防疫體系、強化農業生產資材之管理、推動作物健康 種苗培育、推廣作物栽培標準模式、強化作物病蟲害監測 及農民安全用藥輔導、輔導及推動安全品牌制度、加強農藥 殘留監測及銷售通路把關、建立風險溝通體系等多管齊下的 推動方式積極辦理,確保消費者飲食健康與安全。 |
☆繼續看更多有機安全農產品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