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施用農藥,消費者如何選擇安全的農產品? |
摘錄自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黃慶文.李宏萍 論述 從農藥殘留檢驗談農作物安全,內容精闢實用,與您分享 |
農藥施用後,農作物上殘留之農藥除可經由作物本身的酵素分解外, 日光及雨水也會幫助農藥的降解,故使用農藥後, 確實遵守安全採收期,取食農作物就無安全的疑慮。 農委會從源頭管理農藥,禁止 及限制使用對人體及環境有風險之 藥劑,劇毒農藥的標示則是為提醒農民使用時防護措施之用。 「毒與不毒取決於暴露量」殘留之合格與否係依衛生署公告之 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判定,未訂定容許量之農藥並非都是 禁用農藥,此類農藥之殘留可能為鄰田施藥、噴藥器具汙染, 而被現行之精密儀器檢驗到,不宜誤解「不得檢出」為 依據毒性危害訂定限量所得之分析結果評語。 蔬果農藥殘留檢驗之取樣分析標的有其相關規範,檢驗型態 不盡然與消費者取食部位及型態相同,且殘留容許量標準 亦以較嚴格之標準訂定。 建議家庭主婦清洗蔬果的原則,可去皮者去皮,不去皮者 以流水浸洗,添加食鹽或來路不明的清潔劑 只會造成更大的負擔及疑慮。 消費者選購蔬果則應首選當季盛產品項,如仍有疑慮,則建議選購 具有標章的產品,如: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吉園圃等, 前述標章之生產農戶皆登記有案,經農業改良試驗場所訓練、輔導, 生產之產品相對有保障,如大宗團體需求,農委會亦可媒合生產單位 供貨,以達生產者、經銷商及消費者之三贏局面。 適時、適當、適量使用農藥,除可減少農藥使用,提高農民收益, 並可避免消費者對農藥殘留的恐慌。 隨著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對食品的衛生安全要求也愈來愈高。 現階段因消費者對農藥的信心不足,檢驗成了多數人尋求安全 證明的主要途徑,各項檢驗業務的需求量將持續增長,但消費者、 農藥商均應提高對農藥安全的認知,正視農藥使用的利弊得失。 政府除繼續推動相關安全標章,提高消費者的認同感,另持續加強 對農藥販賣業者的輔導與管理,農藥管理業務之推動更需由中央及 地方主關機關共同合作,始可互相配合及補強,進一步兼顧農民 權益及消費者食的安全。
|
☆繼續看更多有機安全農產品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