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天天吃米飯、營養有夠讚 |
農委會 期刊資料 內容報導 稻米含有許多有益健康的營養成份 可減少高血壓和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與您分享 |
稻米是全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全球約有50%以上人口食用稻米, 世界人口攝取的食物熱量有21%來自稻榖, 早期台灣社會以農為主,稻米是最重要的經濟作物。 近年來社會結構變遷,國民所得提升及受到西方飲食文化影響, 大幅衝擊國人飲食習慣,每人每年食米消費量近30年來, 由98公斤年下降至48公斤,但每人每年肉類消費量, 卻由43公斤大幅提高至72公斤。 動物性脂肪攝取過多及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 使得飲食結構失衡,也嚴重影響國人的健康。 米飯可提供人體主要能量來源 稻米的主要營養成分為醣類(碳水化合物),組成約占75%, 醣類為人體主要能量來源,可提供腦、神經系統 及紅血球細胞所需要的能量,保護組織蛋白質正常運作, 調節脂肪代謝,並為構成DNA及RNA的主要成分。 儘管大多數禾本科糧食作物均富含醣類,相較於其他榖物, 稻米不需經過磨粉、額外添加油脂及糖、發酵、烘焙等, 多重精緻化的加工過程,直接脫殼成米粒就可烹煮食用, 營養損耗低,符合節能減碳原則,且不含麩質(gluten), 不易造成過敏,適合各年齡層族群食用。 一碗米飯約有280大卡的熱量,與1.3~2片吐司麵包的熱量相等, 卻可提供高於白麵包1.38倍的飽足感, 是日常生活最佳的主食選擇。 米蛋白質利用率高且有益健康 米飯含約6%-8% 蛋白質,米蛋白質為優質植物性蛋白質, 蛋白質效率比(PER,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淨蛋白利用率(NPU,Net protein retention), 及消化吸收率,均較其他榖類蛋白質更高, 胺基酸含量均衡且豐富。 農糧署委託馬偕醫院陳裕仁醫師、嘉義大學廖慧芬教授、 台灣體育大學陳裕鏞教授組成之研究團隊, 針對市售稻米之機能性進行研究, 發現國產水稻中含特殊蛋白質prolamin, 可提升細胞免疫活性,其作用並非像藥物般強烈, 符合人類日常主食可用之溫和特性,可耐高溫加熱, 烹煮成米飯食用並不影響其活性。 近年來營養學相關研究亦顯示,動物性蛋白質, 較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植物性蛋白質則無此顧慮, 可提供良好之蛋白質來源。一般而言, 米、小麥及玉米等榖類含豐富甲硫胺酸(methionine), 較缺乏離胺酸(lysine),在飲食中與富含離胺酸的黃豆、 豆腐等豆類食品搭配,可獲取較完整的營養。 吃米飯可提高膳食品質 許多人誤以為攝取醣類容易發胖而不敢吃飯,事實上, 造成肥胖的原因是飲食所攝取的總熱量, 大於身體消耗的能量,並非單一食物造成。 行政院衛生署建議,每日飲食中醣類, 應占總熱量58-68%較為理想,國人醣類攝取僅達總熱量50%, 嚴重不足,且我國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嚴重下降, 肥胖盛行率卻逐年增加,可見米飯並不是造成肥胖的元兇。 美國稻米協會於2010 年11月在「今日營養」期刊, 公布一項調查結果,針對1999年~2004年, 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進行分析, 發現每日攝取至少1/4杯白米或糙米的人, 與飲食中未攝取米食的人相比, 在飲食中脂肪及精製糖類攝取量相對較少, 整體膳食品質較佳,肥胖的比例明顯較低, 並可降低34%得到高血壓的危險性, 及減少21%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顯示增加米飯攝取可維持膳食結構正常; 攝取原態、未過度精製加工的醣類, 更有助控制體重與預防慢性病。 在地生產,食物哩程短 近期食物攝取發展趨勢, 開始提倡「食物哩程」(food miles)的觀念, 「食物哩程」指的是食物由原產地送到消費者餐桌上的距離。 由於每一種食物在運輸、儲存與耕作過程中,皆需消耗燃料, 並依食物的來源(如動物、植物)排放不同程度的甲烷, 導致溫室氣體增加。當食物哩程愈高, 表示食物消耗的燃料與排放的溫室氣體愈多,不利環境保護。 除此之外,食品業者為了配合長時間運送, 額外在產品中添加防腐劑、抗菌劑或燻蒸劑, 對身體仍會造成潛在危害。 選擇台灣生產的稻米為主食,食物哩程短, 不但可減少運送及倉儲所浪費的資源, 更可享受新鮮、自然的在地美味。 米飯是最健康的主食 衛生署新版每日飲食指南草案中, 鼓勵國人攝取營養素密度高的「原態」食物,減少食用精製食物。 以米飯為主食可供應足夠醣類,適合作為飲食基礎。 若以每日2,000大卡為基準的飲食,每人每餐建議攝取約1~1.5碗飯, 其中包含1/3未精製的糙米或胚芽米, 糙米或胚芽米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群及膳食纖維, 不但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更可幫助身體新陳代謝,讓人充滿元氣。 將糙米或胚芽米與白米飯搭配食用,可以使口感接受度較好, 更可調整飲食中攝取過多來自飲料、精製糕點、 或糖類所造成的失衡現象。 想要活得更健康,應關注整體膳食結構的調整, 增加米飯攝取以提供足夠能量,同時適度食用蛋豆魚肉類, 減少飲食中動物性脂肪及過度加工食品,以符合均衡營養原則, 配合良好規律的作息與定時運動的習慣, 才能建立健康生活,享受幸福、快樂的人生。
|
☆繼續看更多米飯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