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全榖,活力又健康,全家逗陣來 【營養話題】 |
文章出處:uho優活健康網 報導 全穀食品的營養元素與保健價值,內容與您分享 |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飲食走向精緻的現代, 伴隨而來是慢性病病患增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 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 出,國人維生素B1、B2攝食不足, 飲食型態明顯顯示蔬果類、全榖類、奶類攝取不足, 而空熱量食物、總脂肪攝取增加、肉魚豆蛋類攝取過量等問題, 飲食型態又在在影響身體外在及內在表現。 因此,培養好的飲食型態是國人刻不容緩的一大課題。 很多研究指出,攝取富含鉀、鎂、鈣、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 有助於血壓控制,另外,膳食纖維也有利於血糖穩定、 調整血脂肪、及促進腸道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 而全榖類則含有這些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 更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表示, 以每100公克為例,一般糙米含膳食纖維(約3.3克) 約為白米10倍(約0.3-0.4克),維生素B1約為白米4-5倍。 行政院衛生署新版國民飲食指南草案建議 「全榖雜糧當主食,營養升級質更優」,即是三餐以全榖為主食, 至少應有1/3為糙米、胚芽米或雜糧等, 而美國農業部更建議主食類有一半來源要來自於全榖類。 林詠霈解釋,全榖類是指未加工精製的穀物。 一般白米是稻米去除外殼、麩皮、胚芽後,只剩下胚乳部分, 加工過程若保存麩皮、胚芽及胚乳,就稱為全穀類, 如:糙 米、紫米、大麥。 麩皮含有豐富纖維質、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植化素。 胚芽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及E、鐵、鎂、銅、鋅礦物質。 胚乳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及少量 蛋白質外,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 因此,林詠霈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多選擇全榖類、 及其製品代替精緻澱粉類。 為了方便民眾平時就可以攝取到全榖類, 中興院區營養科提供2種簡易全榖食譜供民眾參考。 其一為:「十榖漿」,有別於一般五榖漿,食材選用上更豐富多元, 糙米、燕麥粒、黑糯米、大薏仁、小薏仁、蕎麥、紅豆、麥角、 小米、玉米粒,富含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也可以依各人口味加入核桃、腰果等堅果類。 堅果類含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脂肪酸、鎂離子等礦物質。 其二為:「養生雜糧餅乾」,全榖雜糧粉佔麵粉比例約60%, 減少砂糖並以芥花油取代無鹽奶油,提供優質油脂, 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吃起來更多了一股淡淡榖香, 更可隨個人喜好添加蔓越莓乾、葡萄乾、堅果類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提醒您,如果心有餘而力不足, 沒有時間DIY時,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平日攝取的主食, 如:白飯、白麵條、白吐司等,換成纖維質、維生素較高的全榖類、 及其製品,並搭配天天五蔬果及均衡飲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
☆繼續看更多養生營養文章...請見【安全食品健康分享網】官方網站
➣➣ http://www.safe-ag.com.tw/index.html